林木种苗花卉网
综合信息
作者:韩莹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7日
浏览量:722次
秦岭国家植物园发展历程|你所不知的影响力

秦岭国家植物园,秦岭保护的旗舰生态名片。
  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植被分带最清晰、最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
  全国唯一冠以“国家”头衔的植物园。

这里地处中华地理自然标识及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的秦岭,位于秦岭北麓中段周至县境内,总规划面积639平方公里,区内落差2000多米。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兼具物种保育、科学研究、公众教育、生态旅游四项功能。 
  园区整体划分4个功能区,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区10平方公里、生物就地保护区575.31平方公里、珍稀动物迁地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16平方公里,复合生态功能区37.69平方公里。
  植物园迁地区林、草、园、湖、馆综合配套,已形成树成林、景成线、鸟成群的美丽生态景观。目前已建成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科普馆、温室馆、标本馆和游客服务设施,建成秦岭珍稀濒危园、木樨园、木兰园、竹亚科园等23个专科专类园,形成水生植物区6处,恢复湿地140公顷。园区“一河两场三湖四馆六区十八园”的基本格局形成。
  近年来,通过多年的建设与保护,园区面貌日新月异,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在全国植物园界独树一帜,已成为展示大秦岭保护的标杆和示范。

拥有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秦岭国家植物园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园区海拔从480米延伸至3000米,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五种地貌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园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植物分带很清,低海拔为杂果林带、阔叶林带,海拔2000—2400米为针阔混交林带,2400—2600米为红桦林带,2600—2800米为巴山冷杉林带,2900米左右为太白红杉林带,2900米以上为草甸、灌丛林带等。这里水量丰沛,有13条河流水系,其中田峪河流域面积255平方公里,流长57.6公里,位于河内的秦岭大峡谷神秘、浪漫,风景如画。
  保护秦岭野生植物的资源库。秦岭地区有种子植物164科1052属3839种,分布于秦岭的中国特有种1943种,占中国特有种的50.6%,秦岭特有种318种。自2017年9月27日开园以来,园区内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珍稀濒危植物数量逐年增加,秦岭动植物保护工作卓有成效,野生动物活动轨迹前移,园区现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水杉、珙桐、银杏、华山新麦草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巴山榧树、连香树、翅果油树、红豆树、厚朴、长序榆等22种,陕西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庙台槭、马蹄香、猬实、中华蚊母树、山白树等24种。截止2020年5月已收集保存植物种质资源1740余种,以秦岭野生植物资源为主。

秦岭北麓自然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最好最丰富的区域

以打造秦岭保护窗口和抓手为目标,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被恢复重建等项目,采取移民搬迁、关闭水电站和禁止河道挖沙采石等措施,对园区的植物、动物、水文、自然景观等进行全面保护恢复。园区内发现大面积中国最北端的野生蕙兰种群和罕见的水晶兰种群,已成为秦岭北麓自然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最好最丰富的区域。
  秦岭科研科普的综合平台。三年来,秦岭国家植物园始终以建成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目标,突出暖温带特色,重点收集、保存、挖掘秦岭及周边过渡区植物,成为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载体。科研人员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逐步开展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科技厅、省林业局支持的《秦岭山地植物多样性研究》、《果用与观赏海棠优良品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西北-陕西本土植物清查与保护》、《珙桐引种驯化及繁育试验》等27项科研项目;《猕猴桃种质资源引进、利用技术研究》、《亚洲百合与OT百合引种及栽培繁育技术研发》、《周至县域生态空间的划分与治理策略》等5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国际植物园联盟(BGCI)资助的《秦岭地区受威胁植物翅果油树综合保护研究》项目;迁地保护区引种植物1740种,采集植物标本2万余份;出版专著2部,在科技期刊发表研究成果3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4项。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我园为 陕西珍稀野生植物保护与繁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举办“科普进校园”等各类科普活动600余场,积极开展“保护秦岭生态,爱我家园”、“保护秦岭生态,探索秦岭植物奥秘”等活动,每年吸引10多万中小学生来园研学实践,入园研学人数居全国植物园前列。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等高校分别在这里设立“教学实习基地”。
促进秦岭周边设区互利共赢。园区共流转土地6600亩,建园至今共搬迁居民800余户3000余人。植物园直接为当地群众安排就业岗位220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人。同时积极搭建民宿、山货交易等产业平台,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园区建设与周边社区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模式,真正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了解秦岭的最佳选择。秦岭国家植物园在全国首创了以大规模就地保护为主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注重建立生态流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促使区内生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成为大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好的区域。联合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中国植物园联盟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日”、“《中国秦岭》出版发行研讨会”“大秦岭中国脊梁摄影展”、“西安高新云直播”等活动,在大秦岭保护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现在年均来园游客约40万人次,成为人们了解秦岭、亲近自然最佳选择,形成了“东有兵马俑,西有植物园”的人文生态旅游格局。


来源:陕西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