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花卉网
综合信息
作者:苏西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1日
浏览量:520次
鲜花无土栽培,是阵痛还是坑?

2020年上半年,云南省四部门联合发布了《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该《政策措施》明确了无土栽培的发展方向,并给予在2020年推广应用花卉无土栽培的种植者补贴和支持,大力引导和推广无土栽培。

由政策出台可见,云南的花卉主管部门为推进花卉产业发展在做着积极努力,目的很明确,着眼点在于促进云花品质升级。

微信图片_20210111103631.jpg

鲜花无土栽培也在一夜之间成为行业热点话题,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应该选择荷兰模式,还是结合自身条件现状寻求更适合的我们自己的模式?

鲜花无土栽培推广改革带来的是短暂阵痛还是挖了个大坑?行业里展开了热烈讨论。

1、鲜花无土栽培优势无可厚非

无土栽培改变了传统农业依赖土壤的种植习惯,以“矿质营养学说”为基础,人工配制营养液,满足植物对营养、水分、氧气的需求,应用人工技术对环境进行调控,逐渐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在品质方面可按人类需求发展。

无土栽培的优势无可厚非,在一致性、可复制性、环保种植方面尤其突出,是高效利用土地,提高亩产值的有效方式。

微信图片_20210111103638.jpg

以产量较高的‘雪山’玫瑰品种为例,在欧洲,荷兰的玻璃温室种植方式下,高等级货品的产量每平方米不低于250支,低等级货品(不代表低品质)的产量每平方米大概在350至400支,国内以方德波尔格、品元花卉等为代表的规模化切花玫瑰种植企业,产量也能保证在150至250支,是土栽模式的2至3倍。

无土栽培可以提升产量,保证品质,花期可控,投资收益更大、更长久、更稳定,特别是土壤老化严重、可利用土地不足、天然气候条件相比非洲、南美不是那么优越的云南,未来势必会增加无土种植的比例。

微信图片_20210111103701.jpg

从单位面积产值来说,云南平地极少,特别是适宜种植切花玫瑰的滇中地区,土地资源极其紧张,用地成本远高于欧洲、美国等地。像切花玫瑰主产区玉溪,一亩地土地租金已是600美元起步,800美元是普遍价格。

此外,云南省结构性缺水现象明显,生产用水价格高,有些种植区的水价已接近1元/方,且水质差,对于种植非常不利。

微信图片_20210111103706.jpg

无土栽培的一致性、可复制性和风险控制更适合规模化生产。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花农:种植20亩地的时候是盈利的,但当扩大种植面积,反而亏钱,这跟土栽模式过多依赖于个人种植者有关。

一个技术再好的花农,管理的有效面积也是有限的,而无土栽培可根据数据化管理来解决核心技术问题。

尽管好处多多,但现阶段大力推广无土栽培还面临两大障碍:一是投资成本过高,中小型农户无力承担;二是新的栽培方式,意味着需要重建一套种植技术体系,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农户是很难承受试错成本的。

2、水土不服的无土栽培变革

2013年,进口切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中国消费者对于鲜花的品种和品质的认知之门。落后的生产模式逐年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对于生产的提质增效就显得愈加迫在眉睫。

不少种植理念较好的本土种植者,开始做无土栽培的改革,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水土不服”的问题。

由于长期土栽的经验积累已形成,即使是那些种植技术较好的本土企业,面对无土时还是手足无措。

无土栽培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更换了花卉种植基质,后续的水肥管理、小环境气候控制以及更为复杂的品种技术体系……这些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和提高的内容。

切花玫瑰的无土种植技术体系基本都来源于欧洲,如果用他们的体系,势必要具备他们的设施和设备条件。

可本土企业在专业的技术人才、资金财力、品种体系等方面都是薄弱的,即便花大价钱装了国外的设备,还是会出现设备不会用、数值不会看、水肥配比和环控搞不懂、设备出问题不会修、产量不如预期、品质不稳定等现象。

微信图片_20210111103713.jpg

有人不禁会问,无土栽培在盆栽、蔬果领域的应用都没那么困难,为何到鲜花会出现那么多问题?这就要说到我国切花玫瑰的种植方式,除了品种本身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高以外,还要了解最初的种植方式和种植群体。

云南的鲜花种植主体80%以上都是农户,他们的种植方式粗放、种植规模小、专业知识匮乏。使用无土栽培的鲜切花种植者屈指可数,且大多局限在切花玫瑰种植上。

多年来,政府也在力推,众多种植企业也在尝试,但成功者甚少,即使是一些大型切花种植企业对于无土栽培的技术体系仍处于摸索状态。

微信图片_20210111103718.jpg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大量荷兰种植者将成品花的生产基地迁往非洲和南美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是吸引他们的原因。发展初期,多数生产者均照搬荷兰模式,无土栽培加自动化温室,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这种模式并不盈利,后来更多的新加入者直接使用土栽模式。

发展到今天,在肯尼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使用无土栽培的种植者凤毛麟角,大部分已改成土栽模式。外企尚知变通,我们为何不结合自身条件找到一条更适合的大道?

云南的种植模式在全球来说都是一个特例,高海拔和多山令每一块玫瑰生产基地都有一个小气候环境,情况复杂。我们在设施上虽然落后,但劳动人民的智慧着实令人钦佩,能够利用一切非专业的设备解决专业的问题,加温设备可以是浴霸、熏香、木炭;改良土壤可以用珍珠岩、有机肥;环控设备干脆买材料自己组装。

效果也许差强人意,但成本却能大大降低……

微信图片_20210111103725.jpg

从政策推出到执行已过去半年时间,仅有寥寥几家公司获得补贴。一些中小型种植户表示,这个政策扶强不扶弱,只有大型种植企业才拥有这个实力,大部分花农是没有能力来改无土栽培的。“支撑云花产业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是花农,只是简单粗暴地增加设施设备,忽略内在核心技术的提升,很难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从业者表示。

一个行业的产业政策引导着产业发展方向,不适宜的政策会误导业者,最后只能由从业者自己承担风险。

从技术、资金、市场需求、配套设施等,我们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需要一个过程来过渡和发展。积累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入难才是正道,否则步子迈得过大,容易扯到胯。

来源:中国花卉报